异趣书屋 - 言情小说 - 古代农家日常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711

分卷阅读711

    他们会担心有人当面奉承你,背后没准就说什么难听的话。秦山长这种有一定社会地位的,要脸要皮,自然不会做这种事。

    现在一听自己的文章竟然有机会能放在里,在场无论是秦山长这种已看淡了人生的老先生,还是像林宣这种未出仕的小秀才,都砰然心动。

    这种结集出版的书,跟自己花钱印刷一册书自娱自乐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更重要的是,关嘉天与陶华晖都是做过许多年地方官的人,有一定的人脉与声望;杜锦宁是新科状元,他是的作者的消息传出去,名声最响的可能是他了;陆九渊三人则桃李满天下,还与杜锦宁新创了一门学说,有望成为著名学者……更不用说人群里还有像苏衡、施寒山等这些名士,以及赵昶这种隐在众人中的尊贵人物。

    如果自己的文章能与他们的文章结集在一个书册里,就能借他们的人脉在世人面前露脸。大胆想像一下,假如自己的文章有出采和亮眼的地方,甚至盖过了那些人,那么离成名成家就不远了。

    大家问清楚规则,又得知偏厅以及外面的空地、对面的水舫都有桌椅文墨以供写文之用,便迫不及待地走出大厅,各自寻了一处人少的僻静地方,斟酌起如何写文章来。

    杜大人说了,茶道之魂,在于“道”。如何写出“茶”中之“道”,大家刚才看茶事表演的时候就心有所感。此时要把心中的感悟写成文章,似乎不难。但要写得十分出色,在这三十多人中进入前十几名,就不容易了。

    赵昶见状,兴致大起,起身道:“我也去写文章了。”就算不能署真名,署个笔名在文集里也是十分有意义的嘛。

    “那我就等着欣赏赵公子的大作了。”杜锦宁笑道。

    待赵昶离去,关嘉天走过来问道:“不会有什么问题吧?”

    杜锦宁摇摇头,下巴朝一个方向扬了扬:“没看到有两人跟着他去了吗?暗地里还有暗卫,不会有事。”

    她笑了一下:“而且,那些人不会这么蠢。要是静王一出京城就出事,那以后他必会龟缩在京中不出来,皇上也不会让他出来的。所以那些人就算想在静王身上做文章,也得等静王出来走动过一阵,发现没事后,周身的护卫松懈了,才会出手,否则就是自投罗网。”

    也是想到这一点,她才这么放心地任由赵昶住在她的园林里,没有劝赵昶尽快返回京城。

    ☆、第七百四十章 意欲如何?

    而赵昶来润州,一旦出了事,关嘉天作为当地的主政官,也是要担责任的。所以杜锦宁早已把赵昶的真实身份告诉了他。

    “父亲总说你思维缜密,算无遗漏,我算是见识到了。”关嘉天笑道。

    杜锦宁一摆手:“别别,我听这话,怎么不是夸我,而是损我呢,听的我瘆得慌。”

    “你小子……”关嘉天指着杜锦宁,两人哈哈大笑起来。

    “两位大人。”林宣小跑过来,“有个先生问,写文章有没有时辰上的限定?他写文章向来慢,没一个时辰都不一定写得好。”

    关嘉天看向杜锦宁。

    杜锦宁想了想,道:“这样,劳烦你跟几个同窗去通知每个人,就说写文章没有时间限定。不过茶会到现在就算是结束了,有人嫌这里不够安静,想回家去写也可以。明日天黑之前派人把文章交过来就可以了。”

    说着她又道:“今天有劳你们了。回去后你们也可以写文章交过来。如果对茶会的内容不感兴趣,也可以把你们平时的策论拿过来,让陆先生他们帮你们指点指点。”

    林宣大喜,作揖道:“多谢杜大人。”

    待林宣走后,关嘉天问杜锦宁:“其实你可以设定一个时限,这样你也不用这么辛苦。”

    杜锦宁作为主人,是要等在这里送客的。把时间拉得太长,她自己等得久、浪费时间且不说。有些人一个上午没写完,杜锦宁还得招待他们吃午饭。又要调厨子过来,又要买菜做饭,麻烦的不是一丁半点。

    杜锦宁摇摇头:“这次茶会上的文章对我来说很重要,所以我希望大家写出好文章,而不是因为时间的关系限制了水平。有人想回去让人给润色一下也可以,只要文章好就没问题。”

    关嘉天看向杜锦宁,眼眸里充满了深意:“你举办这次茶会,到底是何用意?”

    他跟杜锦宁相处了也这么久了,却发现自己完全看不透杜锦宁。

    别人举办各种集会,往往都是扩展人脉。可杜锦宁来润州这么久,平时连衙门都很少去,城里的各种应酬她一概不参加,这算是对人脉看重的意思吗?

    而且,杜锦宁真想要拓展人脉,在京城里时就可以举办茶会了。她结识的人本就多,赵昶还可以正大光明的出席茶会。到时候再把冯学正、齐伯昆这些人一邀请,茶会的规格不知比润州的高多少。

    润州这个小地方,最有名望的莫过于书院的秦山长了。而秦山长无论是才学还是声望,连陆九渊等人都不如,有什么值得杜锦宁拉拢的呢?

    如果不是拓展人脉,而是专门宣扬什么“茶道”理念,关嘉天又不信。

    虽相处的时间不长,但他也看出来了,杜锦宁是一个十分务实的人。她做的每一件事都有极强的目标性,而归根到底,就是为了整个大宋的富强和百姓的温饱。

    就比如杜锦宁做的农事研究。

    别人都说杜锦宁整日呆在自己的庄子上,还建了那么一个漂亮的园林,又招了一些文人墨客(指陆九渊等人)在那里吟诗作词,她身为同知,却连衙门点卯都不去一下,只偶尔去巡视一下农田水利,这方面有什么事还得陶华晖去处理,完全就是尸位素餐。

    可关嘉天却知道杜锦宁是真真切切地在做农事研究。

    她在研究一种叫“杂交稻”的优良稻种。

    一旦这种稻种研究成功,将对大宋的粮食产生巨大的影响。有这样的稻种,再加上双季稻,如果还加上种在杜锦宁旱地上的“玉米”,实现天下无饥,绝对不是梦想。

    这样务实勤勉的一个人,会花这么多精力和时间,去谋划一个茶会,就是为了宣扬“茶道”,他总觉得不应该。

    杜锦宁笑了起来,端起青木给她倒的茶,慢慢地啜了一口:“我要说是为了推销我的茉莉花茶呢?”

    关嘉天摇摇头:“我不信,别拿这话搪塞我。”

    杜锦宁的茶生意有多红火,他又不是不知道,他们关家还在里面参了一股呢。杜锦宁只要把茉莉花茶往各地的茶铺一送,就没有卖不出去的,哪里用得着在这里吆喝。润州这地方,有钱人哪有京城的多呢?

    杜锦宁脸上的笑容慢慢敛了起来,眼里染上了一抹孤寂。

    她道:“我意如何,到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