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趣书屋 - 言情小说 - 午夜布拉格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71

分卷阅读171

    面材料,以用来向那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决定了战后德国命运的战胜国们证明,德国的民众在经济危机之下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寒冬。

    起码有一点是希特勒并没有说错的——为了向战胜国摇尾乞怜,政府出卖了人民!

    为了向战胜国的政府以及民众博得更多的同情,拥有经济学专家这一重身份的布吕宁起码是在一定程度上放任了经济危机在德国的扩大与加深。

    英国首相麦克唐纳,美国国务卿史汀生,以及法国的诺曼·戴维斯热情招待了共和国的总理布吕宁,并在他拿出那些拥有一串串触目惊心的数字的报告时紧锁了眉头。

    接下来,就该是布吕宁总理和他们好好地谈一谈有关如何削减的战争赔款以及对于德国军备严格控制的时候了。

    “就像几位阁下所看到的那样,我们的民众现在过得很不好。即使是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我们的失业率数字也已经高得很可怕了。再这样下去,暴动的产生就会成为在所难免的事了。请原谅,但德国真的需要几位再做出一些让步了。我们愿意做出赔偿的意愿没有改变,但我们没可能再在这样的形势下继续持续支付高昂的赔款了。”

    由布吕宁总理所提出的,当然是一个对于现在的德国而言十分重要也十分现实的问题。在持续的失业率以及糟糕的形势之后所可能产生的危险与危害也并不是他所夸大其词的。但是有关战争赔款的削减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却并不是本次会议的重点。

    毫无疑问地,这场会议的重点是——“裁军”。

    简单来说,以美英法为首的当今世界最强大的国家出于更长久地保持和平这一目的,希望各国都更积极地加入到销毁武器,以及减少军备的行列中来。

    而在这场裁军会议中,布吕宁总理却是一反其它与会国“销毁武器”的声音,并从他们所信奉的“道义”于“公平”出发,为德国提出了“军备均等”这一概念和要求。也就是说,他希望在各国都进行裁军的情况下增加德国的军备,以达到和自己的邻国法国“军备均等”,或是只是在军备上略逊于对方的目的。

    在提出这个几乎能让满座皆惊的要求的时候,布吕宁还表示“只有达到足够的公平,战争才不会到来”。

    这个说法在2020年的时候几乎可以说是可笑而愚昧的,但是在1932年的时候,布吕宁所提出的“军备均等”一说却是在多地都得到了呼声极高的声援。

    在英国,把布吕宁所提出的这一建议看成是“实时补救不公平的待遇”。

    而则显然十分认同这位德国总理所提出的“公平”一说,并就此发表看法——“这是无条件认可了各国平等。”

    当这样看似根本就不可能的情况真正发生了的时候,这场会议所拥有的意义就改变了。诺曼·戴维斯甚至在日内瓦给法国总理塔迪厄打了电话,让他立刻从巴黎赶往日内瓦,来应对眼下的情形。

    但是让布吕宁费劲了心力才为自己的祖国争取来的这一可能性真的是德国民众内心真正渴望的吗?起码,在他真正取得成功以前,他是不可能知道的了。

    只是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共和国上下并不是一条心的。

    事实上,在共和国总理布吕宁作为德国代表团的成员出席这场会议之前,他在德国国内的地位就已经很不稳固了。对于他来说,他不仅需要在这场裁军会议上为自己的国家谋求到更多的利益,他更需要凭借自己在外交上所取得的重大进展来稳固自己在德国国内的地位。

    可就是在布吕宁出席裁军会议的同时,有一位他的竞争对手也在法国进行大肆的外交活动,这位已经在兴登堡那里赢得了许多信任的竞争对手施莱歇将军告诉法国大使——“布吕宁很快就要倒台了,他代表不了德国。你们不要再同他谈判了。”

    对这些毫不知情的布吕宁就这样在日内瓦进行了漫长的等待却最终都没有等来法国总理。

    他的计划泡汤了,这让在裁军会议上空手而归的布吕宁走上了绝境。

    而更可悲的是,对于布吕宁在裁军会议上所提出的“军备均等”,它在德国国内甚至没能赢得比在英国国内更多的关注。

    九年前,德国民众曾响应了那时他们还信任着的共和国政府的号召,对入侵鲁尔的法国和比利时军队实行了消极抵抗。

    九年后的今天,他们却似乎对维持着国家运转的共和国政府实行了他们的“消极抵抗”。

    或许直到布吕宁被兴登堡总统解除总理职务的那一天,他也依旧不能够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输得如此一败涂地。

    而仅仅是在一年之后,希特勒就将以他对于德意志的绝对统治来诠释这一切一切的不解——民众早已对共和国政府失望透顶了。人们对于共和国政府的软弱也早已恨透了。他们对于共和国政府的绝对不信任甚至导致了他们对民主制度本身的不信任。

    于是最后,德国人利用了选举制度,通过选举推翻了这项制度本身。

    作者有话要说:  十一点的时候应该正在理发店剪头发!于是我出门前先把更新扔下了!

    妞们!接着!

    第107章 chapter 107

    【民众爱严峻的统治者, 甚于爱乞怜的人。】——阿道夫·希特勒。

    当艾伯赫特在四月的天里, 在柏林大学门前的长椅上翻看起他先前从未仔细看过的那本时,他在书里看读到了这样的句子。

    此时的柏林还很寒冷, 但属于春的气息以及悄然无声地来到了这座城市。当天气渐渐转暖, 就连阳光的颜色也渐渐温暖起来。那会让人感到复苏的应当不仅是大地上的万物, 还有他们的美好心情。

    但是这个绿眼睛的贵族此时就坐在一颗大树底下的长椅上, 却仿佛丝毫没有被这种温暖而柔和的气息所浸染。仿佛只有他身上的穿着才能让人从他的身上感受到四月已经到来。

    他坐在长椅上,时不时地把抬起头看向斜前方的柏林大学校门,等待着一个人。而当他确定自己此时正等着的那个人还没有出来之后,他就又低头看向手里的那本书。并反复地读起了这句句子,以及那之后的一整段话语。

    这本书, 并不仅仅是为了熟知那样一个人如果成为德意志的统治者将会把德国带向怎样的一条道路,而更是为了通过这些文字了解到那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可就是在这本书的时候,绿眼睛的贵族会对撰写了这本书的人产生一种极大的认同感。那并不是说, 他认同那本书里所说的每一句话,但他向往一手创立了纳粹党的那个男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