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趣书屋 - 经典小说 - 唐寅在异界在线阅读 - 第850节

第850节

    在场的这些人中,表现得最轻松最从容的就属蔡圭,虽说他也是一言不发,但脸上一直保持着胸有成竹的微笑。

    唐寅知道蔡圭这人甚有才华,他的头脑甚至可能比邱真和上官元吉都更胜一筹。

    他清了清喉咙,示意众人先暂停讨论,而后,看向蔡圭,笑问道:“蔡圭,你怎么一直都不说话?对安用兵一事,你又是如何看待的?”

    听大王问到自己的头上,蔡圭忙欠身施礼,说道:“大王,微臣以为,灭安不能一味的谋求动武,至少在动武之前,要先用计。”

    “哦?”唐寅来了兴趣,问道:“那你说说,我们是用什么计谋为好?”

    蔡圭沉思了片刻,扬头说道:“请大王给微臣一个月的时间,一个月后,微臣必会给大王一条灭安之计!”

    嗬,好大的口气啊!在场众人无不对蔡圭侧目。他们这么多人聚到一起都商议不出个切实可行的办法,蔡圭一个人,就能琢磨出灭安之计?

    “蔡大人的口气可不小,你可知道,君前无戏言?”张鑫冷笑一声,满脸的鄙夷,斜眼睨视着他。

    “下官当然知道。”蔡圭含笑道。

    “若是一个月后,你给不出灭安之计,那可是欺君之罪,是要掉脑袋……”

    不等张鑫说完,蔡圭哈哈大笑道:“张大人,你我打个赌如何?”

    张鑫一怔,疑问道:“赌……赌什么?”

    “一个月后,下官若给不出灭安之计,下官自裁谢罪,若是交出了灭安之计,你我二人的官职调换一下如何?”蔡圭笑吟吟地说道。

    “岂……岂有此理!这……这不是儿戏吗?”张鑫气得满脸通红,扭头去看唐寅。

    唐寅也乐了,摇头说道:“这样的赌注,确实太儿戏。这样吧,参政堂现在还缺一名总参事,蔡圭,你若真能说到做到,那么参政堂总参事一职就是你的了。”

    在场众人闻言,脸色同是一变。现在参政堂和军政堂在风国的职权已越来越大,主掌参政堂和军政堂的人也越来越重要,由于参政堂总参事的职位一直都是空缺,觊觎这个位置的大臣不在少数,张鑫亦是其中之一。

    唐寅话音刚落,蔡圭便起身叩首,大声说道:“微臣谢大王隆恩。”

    “先别谢。”唐寅含笑说道:“先把事情办妥之后再说!”

    “微臣明白。”蔡圭起身后,还特意感激地看眼张鑫,言下之意,多亏有你了……

    张鑫看得清楚,鼻子都快气歪了,不过转念一想,他又在心中暗笑,他倒想见识一下,蔡圭究竟有什么的本事能在一个月内想出灭安的策略。

    对安用兵之事,由于蔡圭夸下海口,暂时被拖延下来,趁着这段时间,唐寅一边处理桓地的事务,一边着手招收新兵,继续增强风军的军力和兵员储备。

    随着风军兵力的进一步增加,唐寅也有了构建第十二支军团的打算。第十二支军团仍是以步兵为主的步兵军团,在兵力上绝对没有问题,只是军团长的人选让唐寅颇为为难。

    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在风国的诸多武将当中,要找出勇冠三军、骁勇善战的猛将太容易了,但想选出一名可以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帅,并非易事。

    唐寅为此事还特意征求邱真的意见,但事关重大,一军之统帅关系到全军将士的性命,邱真也不敢随意给出个人选。

    他的意见是,目前朝廷当中还具备统帅之才的只有一个,就是都卫营的总头领雷震,可雷震又有足不出风国的忌讳,难以担此重任。

    他的话说了等于没说,唐寅依旧为此事犯愁不已,有时候连他都想不明白,偌大的风国,人口数万万,怎么能被朝廷所用的人才就如此凋零呢。

    针对此事他还真的苦心研究了一番,终于找到了答案,是风国的用人机制有问题。

    现在风国用人还是以推荐制为主,由各地和朝廷的官员推荐人才,可其中难免有人存着私心,推荐的人才亦是良莠不齐。

    至于唐寅所颁布的召贤令和召武令,并不是年年都有,即便颁布,所招收人才的名额也很有限。

    风国的用人机制必须得改,而且还得大刀阔斧的改,唐寅想来想去,最后也只想到了科举制。

    用现代的眼光来看,科举制是有这样那样的弊端,但放在眼下的这个时代,科举制是最实用、最适用又最能被推广的选拔人才的制度,它至少比贵族继承制和官员推荐制要先进得多。

    有了大致的构想,唐寅便把自己的想法传达给参政堂,由参政堂拟出具体的施行方案,先交由他过目,等他确认可行了再在朝堂上公布出来。

    参政堂对唐寅提出的科举制惊讶不已,在他们的观念里,还从没见过这样培养和选拔人才的方法,想要全盘接受,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唐寅可没时间和参政堂耗,传令下去,十日之内,参政堂必须得交出具体的施行方案,若是逾期不交,便已抗令不遵论处。

    他一句话,让参政堂的大臣们开始了没日没夜的忙碌。

    十日后,参政堂终于给出了施行科举制的具体方案。在参政堂的方案中,风国各地全面兴建书院和灵武学院、军事学院,保证一郡之地至少要分别有一座高等的书院、灵武学院和军事学员,一城至少要分别有一座初级的书院、灵武学院和军事学院。

    初级的书院、灵武学院、军事学院把优秀的人才输送到相对应的高级书院、灵武学院、军事学院当中,通过在高等级学院的学习和培养,最后再把人才输送给朝廷,由朝廷来统一筛选。

    唐寅看过这个方案后,又仔细研究了好几遍,而后又做了大幅度的修改。

    他把灵武学院和军事学院合二为一,取名为灵武军事学院。要建一座学院,需要花费不少钱财,而且还要在全国各地修建,多一种类的学院,要多花费的银子就是个天文数字,而且在他看来,灵武学院和军事学院没有必要分家,深造灵武的修灵者必须得学习军事,而学习军事的人则可以是非修灵者。另外,灵武军事学院召人的名额必须得有限制,要保证所有入学之人最终都能被军方所征用,不然,学了好多年的本事,花费大量的学费,最后又未被军方录用,那就太不公平了。

    至于书院,则不需要名额限制,恰恰相反,在唐寅看来人人都应到书院学习。他甚至有计划施行书房赏罚制,凡本国的国民,来书院学习的有奖赏,不来学习的则要处罚,这么做,可能会让风国砸锅卖铁,国库空虚,但他心里明白,还从没有哪个国家因搞教育而亡国的,只有愚昧和落后才会被掠夺、被吞并。

    当然,以目前风国的国力而言,还做不到开设那么多书院的程度,他也只能把这个计划暂时压下去。

    他把自己修改完的方案发回给参政堂,再由参政堂做出商讨,确认没有修改之处,这才于朝堂之上公布出来。

    此方案一出,让朝堂上的大臣们当场都傻了眼,接踵而至的是反对声一片。

    首先,推荐制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唐寅搞出召贤令和召武令已让很多大臣不满,现在要彻底废除推荐制,大臣们哪能接受?

    再者说,许多大臣就靠着推荐制来发家致富呢,也是俸禄之外的另一大财源收入,甚至靠推荐人才所收受的钱财比俸禄还要多,一旦这个特权被废除,生活要比以前穷困得多。

    就连那些不受钱财也用心推荐人才的大臣同样反对这个方案,因为在这些大臣们看来,只有他们推荐的人才才是真正的有才学又有品德的栋梁,而靠通过学院考试出头的人,那才是真正的良莠不齐呢!

    不管是有私心的还是没私心的大臣,这时候全都抱成一团,一致反对,这也让唐寅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观念上的差异有多么的可怕。

    第662章

    即便唐寅是大王,如果他提出的决策下面的大臣们都不支持,也很难实施下去。

    他环视在场的大臣,说道:“此事,我意已决,断不会再改,诸位大人若不赞同,那么就再商议,今天必须得商议出个结果。”

    唐寅话音刚落,张哲便站出来说道:“大王,以目前国库的储备,万万支持不起建造这么多的书院和学院。”

    “那你就去给我想办法。”唐寅沉声说道:“不要和我说国库支持不起,我国目前坐拥这么多的郡县,怎么就支持不起建造几座书院、学院?”

    张哲苦笑,不当家是不知柴米油盐贵啊!风国管辖的郡县是多,但大部分都是刚刚并入风国的,百废待兴,征收的赋税少得可怜,而且风国还要供养十一支军团,一百多万的兵马,军饷、军备花销巨大,国库又哪能存得下银子?

    “你们就在这里继续议吧!本王先出去逛逛!”说着话,唐寅站起身形,下了王座,背着手,迈着四方步走出大殿。

    唐寅走了,在场的大臣们都傻眼了,此事还有什么好议的?

    先不说在全国范围内建造那么多的书院、学院得花多少银子,单是靠书院和学院的考试来选拔官员这一点,就是滑天下之大稽,列国当中又哪有这么来选拔官员的?

    众人面面相觑,张鑫看向上官元吉,问道:“右相,我们……我们要在这里议什么?刚才,我们不是已经当着大王的面明确提出反对了吗?”

    上官元吉敲了敲额头,答非所问地低声嘟囔道:“伤脑筋啊!”

    张哲长叹了一声,幽幽说道:“我们的大王啊,在战场上征战是盖世明君,但又哪里会治国呀!”

    若在平时,他这么说肯定会遭来斥责声一片,可现在,大家的心里都有同样的想法。

    虎贲军主帅南延看看周围的众人,说道:“这……这要等到什么时候?我还急着回营去*练兵马呢。”说着话,他来到邱真近前,拱手说道:“邱相,要不……你去找大王说一下?”

    邱真看眼南延,反问道:“南将军要我去和大王说什么?”

    “就说我们已经商议好了……”

    邱真立刻摇头,说道:“我不去。”大王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就是要即刻颁布这项决策,可是大臣们的意见也很明确,皆不赞同,这让自己去和大王说什么?又怎么说?

    萧慕青、梁启等将也纷纷围拢过来,说道:“邱相还是去劝劝大王吧,不然这么耗下去,也没时候是个头啊!”

    众将的意见立刻得到文官大臣的一致同意,张鑫也凑了过来,说道:“大王一向最听邱相的劝谏,现在由邱相去劝说大王,最合适不过了。”

    众人你一句、我一句,根本不给邱真找托词的机会,最后,实在被众人吵得头大,邱真投降的高举双手,制止住周围众人,有气无力地摇头道:“好好好,我去劝说大王,这总行了吧!”

    在众大臣、将领充满期盼的目光下,邱真出了大殿,向侍卫们一打听,知道唐寅去了花园,他随即快步走了过去。

    来到花园,见到正坐在凉亭中喝茶的唐寅,邱真拱手施礼,轻声说道:“大王!”

    “怎么?有结果了?”唐寅放下茶杯,睨着邱真。

    “是有结果了,只是,不是让大王满意的结果。”邱真说道。

    “那就给我再议!”唐寅斩钉截铁地说道。

    “就算再议,恐怕还是这个结果。”邱真小心翼翼地说道。

    “哦?”唐寅笑了,赌气道:“今天商议不完,那就明天商议,明天商议不完就后天继续商议,什么时候商议出的结果能让我满意了,你们就什么时候再出宫吧!”

    “大王……”

    “我知道不杀进谏之人的规矩,我也懂得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道理,我允许你们提出异议,对异议者我也不会动他一根毫毛,所以,你们就去议吧,前提是,直到让我满意为止。”

    邱真闻言,暗叹口气,同时也充满了疑问,问道:“大王为何如此执著此事?”

    “因为我知道这么做是对的,是对风国有利的。”

    “天下列国,无此先例,大王又怎能肯定这么做就一定是对的,一定会对我国有利呢?”

    唐寅开口想解释,但又不知该如何来解释,他话锋一转,问道:“邱真,你也是反对这项决策的吧?”

    邱真诚然道:“是的,大王。或许推荐官员的方式在大王眼中有很多的弊端,但是军中的将领们,如萧将军、梁将军、子缨将军等人,皆是靠推荐才成为今日的统帅,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而大王所荐的科举制,史无前例,风险太高,就目前的国情而言,实在不适合做全国推行。”

    “连你也是这么想的……”唐寅喃喃说道。在他眼中,大臣当中邱真的思想是最开明的,连他都认为目前的推荐制强过科举制,其他人的观念也就可想而知了。

    邱真继续道:“如果大王真要执意推行这个所谓的科举制,也应把推行的日期压后,等到我国周边没有战事,国情稳定的时候,挑选几个郡县做试施行,先看看效果如何,然后再做定夺。”

    唐寅认真考虑他的话半晌,而后缓缓摇头,说道:“如果今日不能实施的话,让大臣们看到我对此事的软化,日后的阻力将会更大,到那时,大臣们更是会变本加厉的阻挠。”

    顿了一下,他又道:“你说得没错,推荐制是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但其中的弊端也同样很大。人都是有私心的,不要告诉我你不知道某些官员为了私利向朝廷推荐一些毫无用处的庸才。推荐制必须得改!而且立刻就得改!”

    邱真无法否认确有这样的事发生,他叹道:“这……毕竟是少数……”

    “是少数吗?”唐寅冷笑出声,说道:“我的邱真邱丞相,你可别把人们都想的像你一样清廉高尚,当成千上万雪花花的白银摆在面前的时候,又有几人能抗拒得了呢?”

    邱真不再说话,他是无话可说了,因为这事争来争去,只会争进死胡同里,根本说不清楚谁对谁错。他憋了好半晌,方向唐寅拱手说道:“大王,臣……暂且告退。”

    “恩!”唐寅轻轻应了一声,看也没看他一眼,又端起茶杯,慢慢喝着茶水。

    正如他所说,今日他提出科举制若不能施行,那么以后他再提出来,反对的声音将会更大,因为这涉及到风国全体官员的根本利益,没人愿意把这个权利平白无故地让出去。

    邱真回到大殿,正等他消息的大臣们纷纷围拢上来,七嘴八舌地问道:“邱相,怎么样?大王是不是让步了?”

    唉!邱真缓缓摇头,说道:“大王说了,如果今天不能议出个让大王满意的结果,那么大家谁都不能走,要留在宫里一直议下去,什么时候结果能让大王满意了,什么时候才能出宫回家。”

    “啊?”大臣们大眼瞪小眼,全都怔住了,这算什么?大王这是在以大压小,一意孤行嘛!

    张哲一屁股坐到地上,说道:“既然如此,那么,我们也只能和大王耗下去了!”

    张鑫看了他一眼,又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脖子,低声嘟囔道:“万一把大王惹恼了,我们都吃不了兜着走。”

    “如果张大人怕了,大可以去拍大王的马匹。”张哲哼笑出声。

    张鑫狠狠瞪了他一眼,但这回没有再和他争论。上官元吉接道:“张大人多虑了,大王是明君,自然不会滥杀异议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