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趣书屋 - 经典小说 - 征战无限历史在线阅读 - 第七百一十一章 强秦之铁律

第七百一十一章 强秦之铁律

    能够坦然和杀神白起相抗衡,举手投足之间就破了他无边杀意领域的人物,自然只有同样身居“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王翦。

    作为在史记中与白起合为一传的存在,王翦一生用兵智而不暴,勇而多谋,最后能够急流勇退,不居功不自傲,安然得以善终,乃至于子孙分为太原王氏和琅琊王氏两支享誉千年的华族,其中的福报悠远,远非杀身于前的白起可以参差比拟。

    只是赵高设想过无数威猛的英雄模样,却万没想到这位王羲之的远祖居然是个和善微胖的老头,一身富贵闲人与世无争的装束比之假装儒生的白起更具欺骗性。

    “多谢将军!”

    大概是因为王翦和白起的领域相互碰撞,赵高抢先在这个胖老头行礼之前躬身致意。本以为在王翦的领域威压之下未必能够成功,却哪料到王翦根本不在意这些细枝末节,坦然受了他这一礼之后才微笑还礼。

    这是一个能够率领秦国倾国之兵出征而用自污的方式获得绝对信任的聪明人,这个时候与别人稍稍有点不同,高居在宝座之上的秦帝嬴政根本不会为此而计较。

    至于此时,白起向赵高出手的恩怨自然源于武安国,而王翦为之解围,那大概和赵高与琅琊王氏的渊源脱不了关系。所谓一饮一啄皆有前因,赵高在各个剧情世界中的所作所为,都真真切切的映照在了这个大混乱的世界。

    再次向王翦身后的王离抱拳致意之后,赵高在李斯的指引之下,一一与其余诸将见礼,这其中不乏如司马错,甘茂等大佬,唯一没有例外的是,这些人统统向赵高行大礼参拜,且都是心甘情愿无法拒绝的模式。

    “敕:孟士为左庶长,配秦国相印!”

    等赵高回归原位,立即有礼官宣读秦始皇对赵高册封的诏书,同时内侍用金盘呈上了金钮铜质的相印,作为赵高身份的象征。

    因为缺乏空间信息规则的引导,这件物品的等阶和作用都无法用数据的方式呈现出来,这个时候赵高得到的,看起来不过就是个小玩意儿罢了。

    “果然是卿。”麦玲珑暗自轻轻地点了点头,这倒是在她的预料之中。左庶长虽然在秦国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中不过是第十级,却是稳稳地踏入了高级核心官员的层次,也是受到秦王重视的标志之一。

    历史上商鞅,范睢等人,都是从这个爵位开始自己在秦国灿烂无边的政治生涯。

    至于相印,那也并非就是代表着行使相权的印符,不过代表着这个人特殊的地位。历史上著名的励志故事悬梁刺股中的苏秦,就曾经身负六国相印,代表着合纵之下他在各国无上的权柄,一时之间风头无两。

    所以这样的相印,形式上表示尊重的意义要远远大于实际,物品等阶不会低但作用不会太大,然而要想获得的难度绝对不低。

    因为这既然代表着君主以国士之礼相待,那么你就必须拿出符合国士身份的真本事来。

    事到如今,出人意料的其实只有一点,那就是从一开始赵高说完那段话之后,秦始皇就没有质疑他是否真的有这样的能力。

    “陛下,不知这鼎中所烹者为何物?”

    赵高身为卿,进退应酬之间比之秦国众臣要自由的多。本来大朝会之上绝无臣子向君主发问的权利,可是赵高偏偏就问了,而且问的还无关国之大事,似乎仅仅只为口腹之欲的小事。

    不过能够让大殿之中这一众大佬都为之迷醉的,似乎也不能算是小事了。

    秦始皇不以为忤,反而笑道:“朕曾经听闻,刘彻那小子麾下有一名谋士名曰主父偃,倒行逆施构陷诸王,临戮之际曾言‘大丈夫生不五鼎食,死亦当五鼎烹。’此之谓也。”

    这个人和赵高没有什么交集,不过这个故事并不陌生,属于“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的著名宣言。

    鼎食,即是身份的象征。据《春秋公羊传》记载,“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主父偃一生所求,不过就是个大夫的待遇,竟用上了性命相博。

    此时大殿之上,众臣的身份高贵,说是一方诸侯也差不了许多,能够对这些人造成迷醉效果的,其中的意味不言而喻。

    从更深的层次来解读,这不是贪食,而是高级规则对于低级规则致命的吸引力。难怪越往后那些人眼中的欲望越低,这根本就和这些人对于规则理解的深浅正相关。

    换句话说,就是越高级,越无法避免。

    “莫非这就是……”麦玲珑心中一惊,眼中已经布上了难以置信的神色,眼珠儿眨也不眨地盯着这外表已经糁出铜绿的大鼎,这下便再也难以离开。

    淡淡地龙纹萦绕在鼎身之上,隐隐透出一丝红光,将整个大鼎在火光之中映衬出赤色。

    “龙文赤鼎!”

    什么是天子之权的象征?这就是!

    所谓的传国玉玺不过就是秦帝嬴政所造。真正能够象征天下社稷的传承之物,只有夏王大禹将天下分为九州之后,令九州州牧贡献青铜,以天下大运融入其中,最后代表着无上权威铸成的九鼎!

    这九鼎,一鼎便是一州的山河气脉。龙文赤鼎又称“雍州鼎”,自秦之后,亦被称为“秦鼎”!

    “这便是九鼎之一。朕之先祖昭襄王一脉并非嬴姓嫡子。”秦始皇对于这一段记载并不避讳,对于这铜鼎所来的渊源,更是说的一清二楚。

    当年秦孝公有子嬴驷,于公元前325年改“公”称“王”,始为秦惠文王。当其时,嬴驷北扫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打下了大大的一份基业,传给了他的儿子秦武王嬴荡。

    嬴荡继位不过三年,便连横卫秦攻伐韩国,连越制楚平定蜀乱,算得上开疆拓土的一代英主,却因为与人比赛举鼎而身亡,成为后世庸人之笑柄。

    “当年武王攻占韩国都城宜阳,命令大将樗里子率领大军抵达周王之都,以兴师临周而求九鼎的名义,于周王太庙和孟说比赛举鼎,绝膑而死!”

    这一段记载被《史记》收入,历代所述却讳莫如深。事实上当年武王手指九鼎之中的雍州鼎为秦鼎,说“寡人当携之归咸阳”,这才以比赛玩笑的名义,硬生生将此鼎从周王太庙中扛了出来,攫取了雍州一方的天地气运。

    后人只是笑武王为了比赛力气而自寻死路,却绝想不到,这样的一代英主,又怎会和自己的臣子较力气上一时之长短而至于殒命。

    “九鼎气运绝非一般人可以承受,反噬之下本来拥有大气运在身的武王当夜身死乃至于绝嗣。以此换来了雍州鼎镇压秦国气脉,自此之后秦国蒸蒸日上,又因为历代秦君的励精图治,这才有了朕扫灭六国统一天下。朕之先祖谥其为‘武’,与其父之‘文’并称,本身就已经说明了他对于秦国基业之大功。”

    这样的话,大概也就只有秦帝嬴政自己能说,关于嬴姓赵氏的隐秘,殿中的诸多臣子就算心中犹如明镜一般也不能宣之于口,只能低首垂目,仿佛都在认真等待着鼎中的rou食。

    “朕之先祖,不过是为周王牧马出身,国运气脉远不如那些公侯世家,为此,嬴姓先祖自身性命荣辱和万世清名尚且不惜,又何惜于外物?凡能为大秦带来气运之人,皆为上宾。此为强秦之铁律,即便是朕,也不得不遵守。”秦始皇声音虽是幽幽,但语意之中颇有自傲,俾睨之下天子气度让所有人为之折服,这才接着说道,“你现在明白,为什么这殿中的诸臣,都是大秦立国之巨勋,却都免不了向你行上一礼。因为即便是朕,也是如此!”

    语毕,秦始皇就此从宝座之上站了起来,双手环抱微微一躬,说道:“弘毅先生,朕敬劳于卿!”

    ps:说更就更,守信用。

    今天本来回复了一个读者关于为什么胜者那一章的问题。详细的说明是为了引出世界的构架——本书里面没有一方是拥有不受限制权限的存在,因为那样不合理。几个不同的载体之间相互牵制达成平衡,空间是如此,探索者是如此,剧情世界是如此,公国是如此,乃至于底层规则也是如此。

    不过后来我又删了,说到底,我不过是一个已经更了近两百万字还不到一万收藏的咸鱼,说再多有个p意义。

    说真的,我真的觉得不给我这样的书任何推荐,而是给各种无脑流真心没有办法。说句不要脸的话,这本书的质量超过八0%以上那些被推荐的书,算是我吹牛吧。

    发个牢sao。

    各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