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28
书迷正在阅读:与土豪交朋友的正确姿势、唐家的儿子们、堕落者[快穿]、我家竹马把我惯废了、我一定要那个偷我能力的盗贼好看![综]、头号迷妹、[综日剧]真命女、我和我家人鱼和我的青梅竹马、[老九门]京墨止血止不住爱你、十年河西
绍兴,不少人写请愿书,联名上书胡宗宪和谭纶,纷纷要求比照杭州办理。弄得胡宗宪一脑门子官司,唐毅,你的名字就叫麻烦!走到哪里,都惹出一大堆的争议,到底想干什么,我还要全力对付王直呢,没空给你擦屁股。胡宗宪把这些请愿书都送到了知府衙门,唐毅也没有料到会造成这么大的影响。他思前想后,大规模办教育,能产生的效果绝对是惊人的,甚至有朝一日,会挑战一千年的科举制度,这也是长远布局的一环。只是暂时还不宜弄得风风雨雨,而且大干快上,肯定会出问题,到时候砸了招牌,反而不美。可是各地的诉求又不能不管,唐毅把徐渭几个找来,仔细商量一番,最终决定,三大学堂七成五的名额留给杭州,另外两成五留给其他各府的学子。唐毅又亲自撰文解释,支出三大学堂的人才培养是针对市舶司,针对海外贸易的,对这方面不感兴趣的就不要参加,而且任何尝试都有失败的可能,等到杭州实验成功之后,再决定是否推广。他又提出了很多技术性问题,比如课程设计,师资来源等等摆在眼前的困难。各地一琢磨,说的也对,还是静观其变,看看唐大状元能折腾出什么来。当然也有一批胆子大的,他们纷纷打点行囊,跑到了杭州,准备成为三大学堂的第一批成员,这其中就以心学门人居多。进入十一月以来,杭州街头熙熙攘攘,各地书生云集,简直比乡试还要热闹。唐毅大办学校,也不是所有人都拍巴掌,就有一帮言官上书,认为这是收买人心,其志不小。学会文武艺,货卖帝王家,天下的读书人都应该以匡扶社稷为己任,如三大学堂,言明为商人服务,简直有辱斯文,败坏圣人之教,唐毅身为文苑清流,不思报国,竟然弄一些歪门邪道,简直罪不容诛……这些奏疏上去之后,还没等朝廷有什么处置意见,支持唐毅的一派可就不干了。随着丙辰科的同窗纷纷结束观政,进入六部科道,一十三省,成为大明官僚集团的一份子。唐毅作为他们的班长,榜样,在丙辰科的号召力绝对是惊人的。没用发话,这些人就纷纷上书。比如诸大授就指出有教无类,是圣人的主张,夫子光收三千弟子,才有儒家的根基。眼下大明读书人,何止百万,州府县学满足不了需求,多办学校,乃是顺天应人之举。陶大临紧随其后,他提出杭州三大学堂,乃是针对市舶司培养人才,市舶司承担了为了朝廷增加税赋的重任,不能既让马儿跑,又不给马吃草。以往历代的市舶司,就是因为缺少精通实务的人才,不得不把税收外包给商人处置,造成财税流逝严重,如今唐知府所作所为,乃是谋国之举,用心良苦。刚刚接任御史的邹应龙也上书了,他的角度和上面两位并不相同。邹应龙是兰州人,出身贫寒,考了十几年,才勉强考中三甲进士,相比唐毅等人,他的科举之路更加辛酸,比起徐渭也不遑多让。邹应龙以亲身经历,诉说科举艰难,能走完这条道路,万中无一,多少人在贫病交加之中,抱憾离世。三大学堂并不影响科举正途,只是给了资质稍差的学子一条谋生之路,有什么不对?至于居心不良,邹应龙直言,自古以来,谁见过依靠一帮账房先生和刀笔小吏造反的……邹应龙的上书产生的震动很大,他成功勾起了很多朝廷官员的担忧,他们虽然高中进士,可是谁也不能担保自己的亲朋好友,都能考中进士。重要给他们一条活路吧,倘若唐毅大兴学校,真的办成了,日后他们也是获益的人。仔细思量,虽然唐毅的举动标新立异,可是他都是站在大多数士人的一边,还真不好反对。这些争论也传到了嘉靖耳朵里,对于道君皇帝来说,这些都不算什么,不就是一个杭州府,三所学堂吗!折腾再凶,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关口是银子,是要把市舶司弄好了!可是风风雨雨,又不能不管,嘉靖把两边的折子全都留中不发,单独写了四个大字:为国育才。让人给杭州送了过去,皇帝的态度再明白不过了,所有的议论渐渐平息下去。钦差把嘉靖的御笔送到了杭州,正好是腊月二十三,在前一天,三大学院的入学考试成绩刚刚公布出来。一共录取人数达到了惊人的四千六百多人,其中有两千五百是全日制学生。剩下的则是成人班,其中不乏捧唐毅臭脚,想要在市舶司捞个一官半职的,唐毅乐见其成,那些批评他的人至少说对了一点,唐毅就是要收买人心,笼络自己的势力!等到有一天,从三大学院出来的商界精英掌控了工商命脉,而唐毅就是他们当之无愧的祖师爷,这股力量成长起来,绝对足以颠覆世界。当然,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一切都从头开始,连基本的教师都成了问题。会吟诗作赋的读书人太多,能懂得算学,懂得经济的读书人太少。唐毅都快愁白了头,直到最后一天,他才把三所学堂的山长配齐了。其中难度最大的是翻译学院,作为上国的骄傲,大明的人才不屑于学习蛮夷的语言呢!好在凡事都有例外,李贽就是个特例,他精通倭国语言,还和西洋传教士混过,至少交流不成问题。由李贽领衔,又聘请了几位西洋商人和传教士,另外又找了几位对西学有兴趣的学者,总算把翻译学院撑了起来。法学院其实是最容易的,远的不说,著名的绍兴师爷,人所共知。唐毅把法学院交给了杨文钰,他从绍兴等地一口气聘请了三十位教师。至于财经学院,唐毅倒是有不少商人朋友,可是这些人都不足以担当山长一职,再说了,三大学院,总要有一个能拿得出手的大人物镇场子,要不然真就被人看扁了。正在唐毅发愁的时候,有三位前辈联袂而至,头一位就是唐毅的老师魏良辅,第二位是钱德洪,第三位是王畿。“宏远,要是不嫌弃为师老朽,财经学院的山长就交给我吧。”魏良辅胸有成竹地说道:“为师当了几十年的地方官,记账算账,还不糊涂,也省得把一身的本事带到棺材里头。”魏良辅笑眯眯说着,突然一抬头,见唐毅有些犹豫,魏良辅不由得沉下了脸皮。“你小子是不是不相信为师的本事?”“弟子可不敢。”唐毅慌忙说道:“恩师能帮着弟子,弟子感激不尽,只是一想到老师年岁大了,还要cao劳几千人的教学,实在是心有不忍,万一把老师累到,弟子实在是不孝。”魏良辅没好气道:“还算你有心,不